返回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校园成长 - 幼升小学 - 文章详情

做好幼小衔接,家庭是关键

发布时间:2020-04-29阅读次数:243

幼小衔接,家庭是关键

  幼小衔接,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,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,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。由于孩子所处的客观环境、学习内容、作息时间、师生关系、自理要求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作为家长,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,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,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。

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

  进入小学,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层问题,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,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:

  第一,学习环境不同。幼儿园的教室,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道具,一般布置的美观且富有儿童情趣;而小学教室有的只是课本、黑板、桌椅等教学设施,可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,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。

  第二,生活内容不同。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,而小学是以学习为目的,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,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。

  第三,师生关系不同。幼儿园的老师多会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,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,在孩子眼里,老师是很好的玩伴和朋友。而进入小学就大不一样,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,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相对减少。

  第四,行为规范不同。通常在幼儿园,孩子要求上厕所、说话、玩东西是理所当然的,而在小学,学生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,上课要坐正、不随便说话、上课不准喝水、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都纳入规定中。

培养孩子自理能力

 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妈妈,孩子都已经上学了,还要哄着给他喂饭;总是亲自帮他改正作业;进出门还帮着孩子整理书包……妈妈都知道,孩子在幼儿园里,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,整天都有老师跟班,生活上遇到困难,如穿衣服、系鞋带等,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。而进入小学后,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,像上厕所,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,都得靠孩子自己,孩子动作慢,能力差,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。

  作为家长,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,让孩子适量参加劳动,鼓励他们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。像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,平时自己收拾玩具等等,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,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,妈妈要不断给予鼓舞,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。此外,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,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,少走弯路。

激发孩子的兴趣

  “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”,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。

  从幼儿园到小学,客观环境、学习内容、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,孩子难免会对全新的环境感到陌生和恐惧,如果妈妈处理不当,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低下,影响学习成绩,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。那么,对于妈妈而言,如何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和热爱呢?

  在孩子进入小学前,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小学看看,让孩子慢慢熟悉小学校园和环境,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和作息时间等等,可以让孩子跟小学生多一些接触,引导孩子认识到,在小学会学到很多有意思的知识和本领,交到很多新朋友,逐渐地让孩子喜欢上小学。

  在激发孩子兴趣的过程中,老师的作用显得举足轻重,提前让孩子接触小学老师也是很不错的选择。新老师对学生来讲具有新鲜感和神秘感,容易引发孩子好奇的心理,因此,通过让孩子认识小学老师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功效。

没有找到资料?从新搜索

热门搜索: 手机 幼儿园 亲子 胎儿教育 幼儿方法

加盟入驻more